成功的数据为什么会有失败的销量?头部营销的转化率困境
许多广告主都定会时常感慨13、14年那个流量红利期。当年,由于用户对于营销没有过多的概念,广告也没有如此之多的衍生形式,可以说,只要做竞价,就都挣钱了。那时的用户,毫不夸张地说:所见即转化,网络营销思维也都倾向于:“谁抢的流量多谁就是赢家”,即看到的人越多,潜在用户的比例就大。
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企业大部分的营销都倾向于官方发声,在大部分用户看来,这是一种自夸式营销。无论用怎么样的形式,无论出现在什么渠道上,本质都是“自己说自己好”,并且企图说服用户认为你好。这一营销逻辑已经遇到了瓶颈,基于影响舆论的思维做品牌,极有可能做出一个假品牌来,表面上很好,实际上没多少用户。
随着消费升级,消费者掌权的时代来临。
营销思维开始倾向于:“谁占据用户的心智多谁就是赢家”。如此一来,营销思维便从“找猎物”变成了“找同类”,企业所面临的流量也将更加垂直、精准化。
传统营销逻辑,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,让这些少数人影响大多数人。同时,另一群人被忽略了,最明显的被忽略的人群是社交网络外的,不参与舆论创造的那群人,90%的品牌营销都不是针对那些人的,总觉得搞定头部就能影响他们。
对于品牌营销行业,90%以上的精力与预算都是围绕社交网络上的一亿人做的,做的是舆论,最终做出来的可能是舆论品牌,那舆论品牌是否是真正的品牌?我不确定,有可能是,但也有可能不是。如果搞定舆论就能成就品牌,凡客不会垮掉,前几年无数风口上的创业明星也不会垮掉。
内容营销正在改变传播态势。
用户接收信息越来越多样化,消费野更加倾向于个性化。换句说法便是:用户是否认同你。对于现在的营销而言,我们要像一个朋友一样,去循循善诱,让用户形成转化。
今天,在营销传播策略上,广告主会更倾向于第三方的力量,去诉说某件事情。比如意见领袖,他们就如同传播节点上的一个个扩音器,能够长期、精准地影响到自己的粉丝,并且他们熟知粉丝的思维模式,知道输出怎样的内容最容易影响粉丝的行为。
那么,大众传播舆论引导还要不要做?要做,分时候。品牌价值观和立场还能不能说?要说,带上产品说。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是,如何基于产品做品牌,如何基于用户做传播。
企业要了解目标用户群体,才能自我明确。
作为出品方,能带给用户什么东西?产品和服务,必须要满足某一个群体的需求、痛点还有兴趣,同时,还应该做到与众不同,才能脱颖而出。应该尽可能保证产品有以下特点:复购率高、是刚需产品、容易被大众认可、方便运输,最后就是价格可以利用的空间足够大。在引流和带来利润这两项上,要做好平衡,才能既快速建立合作,又能持续带来收益。
有一些品牌,感觉所有人都知道,但是用户量没多少,比如现在挣扎中的锤子手机,这是个典型的舆论品牌。有一些品牌从来没听说过,但发现真实用户量巨大,如果不是它的受众,你甚至不会听说过它,这是典型的用户品牌。
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,市场营销从业者,可能要重新思考传播的意义。你的用户在哪里,如何触达,如何转化,如何讨好你的用户,而不是挑动大众舆论。未来做传播一定不是曝光量越大越好,一定不是刷屏越多就越好。未来好的传播,是精准,是高转化率与传播效率,像杀手一样做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