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写软文的新方法,了解一下?
本文将与大家讲述软文撰写的“池子法则”,所谓的“池子法则”就是一条虚拟的“文案生产线”,或者叫写作框架。哪怕你没有经验,只要学会了这个框架,只要在这个框架内思考,分析产品,再写作,效率相比较其他没有思路的小伙伴高。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:有些软文撰写工作效率很快,很短时间就能写出一个出彩的软文,他笔下的产品卖点能精准戳中用户痛点,像磁铁一样,牢牢吸住用户,让他们不自觉的把手伸进钱包;也有一些软文,做了很长时间,也对软文感兴趣,平时也学了不少写作技巧,但是拿到产品后,始终不知道往哪个角度去写,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,一度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这行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级分化现象呢?后者难道比前者笨,还是他们不够努力,又或者是真的如他们所想,不适合做这行?那原因出在哪里呢?要我说就四个字:不会学习!
“会学”和“学习”可是两种概念,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撰写软文属于“会学”型,他们不仅努力,而且善于思考,会总结不同写作技巧之间的关联,研究人性,形成自己的写作体系,构建自己的写作框架;而第二种软文撰写属于“学习”型,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很努力,但是最大的缺点也是很努力,以致于只会埋头写,去模仿,不会总结技巧背后的逻辑,更别提总结自己的写作框架了。假如你属于第一种类型,也没关系,你不妨对比一下,看看是你的写作框架好,还是我的写作框架效率更高,说不定能让你更上一层楼。
一、什么是“池子法则”?
现在想象一下,假如我们将“撰写软文”这个过程看成是“工厂”生产一件“产品”,那么最有效率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什么?当然是流水线作业,一条流水线上负责不同的产品部分,最后把每一个模块组装在一起就可以了;按照先后顺序:卖点池,激活池,加工池。然后激活池中又包含两个小池子,分别是:动机池和信任池;每一个池子都能产生特定的“化学反应”,共同组成了一条完整的“软文撰写生产线”!下面我就来一一讲解一下,每一个池子到底有什么用。
二、第1个“池子”——卖点池;其实卖点池很简单,里面装的就是产品的各种优势,对用户独特的价值,所以,它也可以被称作是优势池;只要是你分析出来的产品优势,你都可以把它扔进卖点池中!首先我们后面写的文案出发点都是围绕这些优势展开的,所以,这是确定文案大方向,一旦大方向确定了,后面就是顺藤摸瓜的事情了;其次,我们要在这些优势中定位到可以作为产品主打(核心)卖点的那一个,然后花大力气去重点宣传,抢占用户心智,而这一步是所有营销工作的起点;先尽可能的挖掘你的产品优势或者独特价值,只要是对用户最终下单能起到正面刺激的,都可以装进你的卖点池中。
三、第2个“池子”——激活池;完成第一步,这个时候,你的卖点池中应该有了一个关于你产品的优势的集合,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,把卖点池中的优势“捞出来”放在激活池中“激活一下”。卖点池中的产品优势就相当于“原材料”,要想做成诱人的“产品”,还需要加工包装才可以,而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是“卖点激活”;这个激活的过程中,主要有两块工作要做:一个是要让用户觉得我们的产品优势对他(她)们是有好处的;是让用户相信我们所说的产品优势都是真的,选择我们就对了。
四、第3个“池子”——加工池;通过第一步,我们创建卖点池,到第二步,把卖点激活,这个时候用户会对你的文案产生兴趣,或者信任感了,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第3个池子了,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加工池;什么是加工池呢?主要是要做些什么工作呢?加工池主要是对前面池子“产出”的文案进行再加工,打磨和检查,我们都知道卖点文案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刺激转化的,用户既然对你的产品产生了购买欲望,也相信了你的产品优势,那么你就要趁热打铁,刺激用户马上作出行动;你可能会说急啥,用户有需要自然会选择购买,不对,事实情况是如果不去刺激用户马上行动,他(她)就有可能就只是看看,为什么呢?因为用户在作出消费决定之前,会出现惯性的“行动障碍”,你要做的就是帮助用户扫清这些“行动障碍”。
这一期的内容可能有一点难懂,更多软文撰写知识,就在智汇蓝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