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写什么”和“怎么写”

     上大学时,听很多人高谈阔论一个观点:重要的不是写什么,而是怎么写。初听很有道理,觉得简直振聋发聩。振了之后,好像也没有什么印象,因为这问题和我没有关系。但是,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却有了点新的理解。

       比如吧,我今天下午参加了一个会议,我们学院的总支换届会议。按照宏观叙事或者会议新闻的写法,恐怕首先会先对会议做一个全面的介绍,然后按照会议的议程,主持人介绍与会领导,宣布会议主要议程,上届书记作工作汇报,通过选举办法,推举工作人员,选举,公布选举结果,领导讲话。这样的内容四平八稳、滴水不漏,绝不会犯什么错误,但是,恐怕也没人喜欢看。

     如果有另外一个人,他是会议的参与者,他不愿意从宏观叙事的角度,或者新闻记者的角度,而是从他会议参与者的角度来写,他有可能写成这个样子:主席台上的桌子太小,几个领导身材肥硕,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时候有点拥挤。主席台离下面的座位有点远,一大片空地上地板在灯光的照耀下明亮如镜。他在地板砖里看到领导清晰的影子,只是座位牌上的字不太好辨认,不过,对照主席台上的字最后终于勉强认出。他有可能研究领导的表情,讲话的领导嘴一张一合,不讲话的领导表情各异。这时候,他偶尔听了两句,发现领导讲话里有个语法错误,心里头有点想笑。

       这样,对同一次会议的描写,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。一个严肃庄重,一个滑稽可笑,会议的意义,也就完全发生了变化。一次会议,两种写法,天差地别。

       只是,这究竟是怎么写的不同,还是写什么的不同呢?我似乎有点拿不准了。

相关新闻